免费注册 登录
绿野户外网 返回首页

一部手机游甘肃的个人空间 http://bbs.lvye.cn/home.php?mod=space&uid=209307520&do=in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千年佛寺焕春晖

已有 65 次阅读2019-6-25 11:19

到达大佛寺的时候,天刚下过一场小雨。寺院正门的佛城广场,清幽得有些空寂,凉爽得有些透心。从前,寺院的正门外是张掖宾馆。如今,宾馆已去,大理石铺成的佛寺广场,花团锦簇,松柏飘香,南北走廊壁画典雅,广场中心的水池波光潋滟,池中有鱼跃龙门、仙鹤形姿多样,振翅欲飞。水池中央喷出的雾气如香烟袅袅。在一棵古松的护佑下,雕刻有“西夏国寺”字样的奇石镇守广场出口。使这样一座传承千年,从旷古的西夏走来的古寺,得以归真顺源。极目向东,门柱有联“张万里丝路大道有成开盛世,掖千年宝刹佛法无边渡慈航”。这对联不仅将古丝绸之路上张掖的独特位置点透,而且一路走来将新世纪金张掖的繁荣发展囊括,可谓一语双关。


有人说,一个时代必定有富有时代气息的标志性建筑,这些建筑足以表证那个时代的文明程度。大佛寺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。它历时千年而更加灿烂辉煌,光芒万丈。它的兴建对于佛教在张掖的文化传播,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,是张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不仅积淀着张掖的文脉,而且延伸了张掖的佛脉。

张掖,古称“甘州”,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边城,因地处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交汇点,而以得名。佛教传入中国时,首先从包括张掖在内的河西走廊一带开始传播,此后,随着佛教传播渐盛,佛寺渐多,张掖便有了“一城山光,半城塔影,连片苇溪,遍地古刹”的塞上江南之景,金张掖便成了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之誉。明宣宗朱瞻基说:“甘州,古甘泉之地,居中国西鄙,佛法所从入中国者也。


所以说,甘州这座城市首先是有先天的“佛缘”。


据史料载:大佛寺建于西夏永安元年(公元1098年)。原名“迦叶如来寺”,后又名“宏仁寺”、“宝觉寺”。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,民间又称其为“卧佛寺”或“大佛寺”。 大殿正门一幅楹联为:“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,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。”既概括了寺院创建历史的悠久,又表达了精深的佛教之意境。


关于大佛寺的来历,据寺内现存的《敕赐宝觉寺碑记》,说的是:西夏嵬咩国师一日来到甘州,在“迦叶如来寺”故址,眼前忽然华光灿烂,隐约还有悦耳的颂佛之声,寻声觅去,芦苇丛中见到一尊碧玉睡佛圣像。由是嵬咩断定此处是佛门圣地。正巧,西夏王亁顺为了替母后梁氏祈求冥福,在嵬咩国师的努力下,就在此地原有寺庙的基础上,依照玉佛的形态泥塑彩绘了卧佛的金身。皇家寺院由此诞生。


历史上,大佛寺几经战火,几经修复,整个建筑气势恢宏,布局严谨,主次分明,以大佛殿为中心,对称有序地分布着山门、牌房、大殿、配殿、天王殿、藏经阁、和佛塔等风格迥异的古建筑群体。进入寺院,迎面矗立的是题有“宝觉禅寺”的牌楼,牌楼气势磅礴、壮观,字迹遒劲飘逸。据传,当年这里古树参天,水清亭秀,山光塔影,交相辉映。早晚日照之下,池水一片金黄,好一派人间仙境。


大佛殿是寺院的主殿,是一坐集建筑、雕塑、绘画艺术为一体的现存的西夏宗教殿堂。名冠华夏的大卧佛,就安睡于大佛殿内。卧佛为木胎泥塑,头枕莲花,侧身右卧,右臂曲放于面颊之下,左臂展放于身体一侧。塑像长34.5米,肩宽7.5米,脚长5.2 米,耳长约4米。进入大殿,迎面可见头北脚南,面西侧卧于佛坛上。仰望卧佛,金装彩绘,形态逼真,视之若醒,呼之则寐。首足处有一女一男立像两尊,女像去髻高挽彩带飘扬,俗称“优婆夷”;男像面目威严,峨冠博带,俗称“优婆塞”。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举哀像,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殿内四壁绘有许多奇异壁画,有佛像、菩萨、天王、天女、诸天神将、西游记故事等。明清两代曾沥粉堆金,其富丽彩绘至今依稀可见。大殿檐下额枋上,雕有龙、虎、狮、象、鹿、鹤等象征着威猛吉祥的飞禽走兽,形象生动逼真,活灵活现。大殿四角,皆悬挂风铃,每当风起,铃声叮当,听着那悠远的风铃声,引人多少遐想。

大佛殿后的藏经阁,门有楹联“正统皇帝赐真经经千年风雨今犹存,众身黎民看重书书一脉宗派谁能识”。望文生义,这就为国寺所藏经文平添了诸多神秘色彩。藏经阁内共藏佛经6800多卷(其中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600多卷佛经),至今,经文保存完好。尤以金、银粉书写的经文《大明三藏圣教北藏》和《大般若经》为稀世珍宝,系中国之最。大佛殿后有一33.37米高的土塔,建于元代,其独特的造型,与北京妙应寺白塔极其相似,风格独特,实属国内罕见。


在这座著名的寺院内,有着诸多神奇的传说。大殿东北角的降龙罗汉面前,有一条巨龙并未降服在罗汉的脚下,而是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腾空飞舞,是因为这里曾经出过三个皇帝。龙是皇帝的象征,所以龙在这里就腾空起舞。第一位是有名的蒙古大帝忽必烈,传说忽必烈就出生在张掖大佛寺。元灭宋后,元世祖忽必烈收降了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显,封为瀛国公。据《宋遗民录》记载:元世祖夜梦有金龙绕在大殿柱子上,甚觉惊异,次日清晨,瀛国公赵显来朝见时,恰巧站在梦中金龙绕殿柱之处,“世祖疑而阴欲除之。”瀛国公得到消息后,逃出大都(北京),来到张掖大佛寺当了和尚。后娶妻生下一子,那孩子降生时,恰逢元明宗经过此地,见大佛寺墙壁上显五彩龙纹,料定必有异人在此。经打听,得知殿内降生了一个婴儿,便将这孩子收为己子,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元顺帝妥懽帖睦尔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元朝天下,宋朝皇帝”。这些传说,是真是假,不见经传,但也不无道理。


那些神奇的传说和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大佛,构成了奇特的迷离色彩。尔今,张掖大卧佛悉如敦煌壁画一样闻名天下,迢迢远道而来的游客,沿着丝路西行,前往敦煌,必在张掖大佛寺礼拜,目睹古刹一睡千年大佛的丰采。


在寺院行走,穿梭于各殿堂之间,徜徉于佛的禅定之中,历史的印迹渐渐将心浸染。踏进寺院的这个下午,因昨夜喜降甘霖,寺院愈发显得清幽不染纤尘。于安静中似乎更可领悟历史上佛寺林立,佛塔遍地,晨钟暮鼓,香烟缭绕。 

1275年5月,意大利旅行家马可·波罗,从遥远的地中海东岸,历尽周折,到达上都,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欢迎。他在元朝的17年里,足迹遍布华夏大地,行至张掖时,被国寺的宏伟建筑和甘州的繁华所吸引,居住一年多。《西游记》中,唐僧取经在张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,历久不衰。诸如高老庄、晾经台、流沙河、八千里弱水、牛魔王洞、黑水国、青龙山等均写入了书中。如今,国寺大佛殿内《西游记》壁画,以连环画形式演绎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取经的故事,为国内罕见壁画。


    当年,纪晓岚被贬职到新疆,路过大佛寺,曾写过“客上天然居,居然天上客;人过大佛寺,寺佛大过人”的千古奇联。郑振铎到张掖的时候,看到这儿的砖雕就惊叹不已,说在这么偏远的地方,能够有这么高工艺的砖雕艺术,实在不简单,这同时也印证着西夏时张掖的繁华。


本觉姚尼姑,1901年生于张掖,1952年本觉尼姑住进国寺旁的小屋里看护佛经,1975年在寺院圆寂。二十多年里她对经卷的隐藏守口如瓶,甚至在“文革”中遭到“红卫兵”、“造反派”的威吓,就连大佛的肚子被炸开了,她都始终没有说出藏经阁所在。后本觉年事已高,贫病交加,终因炕起火被焚辞世。人们在拆除烧残的房子时,才发现了藏经阁。本觉尼姑用自己生命捍卫佛经的故事,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。


至今,大佛寺的传说源远流长,感人的故事诠释着佛性。正因为寺院烟火不断,张掖的佛教文化才得以源源流长。


走出大佛寺山门,山门有楹联云:“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,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。”是的,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”一年又一年,问天问地古今已有人,也许有许多秘密逐渐地被人们淡忘。但许多奇迹又将人们从历史的长河中唤醒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千年疑问总会云开雾散,重见天日,并不断地开启着人们的心智,永远地给人们以哲理性的启示。

佛寺风雨沧桑,虽经历过无数次的灾难,但是它巍然长存。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和衰落,也见证了佛教东渐的过程,千年来,佛教文化一直洗涤着河西人的心灵,活耀着甘州的大地。人们从这些有形的建筑中寻找精神的寄托,书写着甘州的历史。


看今日大佛寺,亭台楼榭连襟,玉宇琼楼相望,古柏苍翠。花木竟荣,那巍峨壮观的建筑笼罩着古墨书香与历史光晕的石碑、木匾、砖雕、壁画和大量的出土珍品,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珍迹,无不在卧佛的禅语中闪耀着熠熠光辉。


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,昔日的皇家古风与今日的湿地祥和相辅相成;甘州古城与滨河新区相得益彰;自然景观与美丽画卷相互补充。这是一次属于张掖人民的飞跃与新生,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涅槃。正如大佛寺殿前那块匾额所书—— “无上正觉”。这样的境界,古老的甘州必将会谱写出新的辉煌。


今天的张掖,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;今天的佛寺,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,时下提出 “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,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”,大佛寺更是张掖的灵魂、形象、窗口和名片。它教导我们,求进、求精,不断探求,希望以一种合理的方式,找回文化的根,佛寺的魂。


(作者:鞠勤)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漂亮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免费注册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