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注册 登录
绿野户外网 返回首页

一部手机游甘肃的个人空间 http://bbs.lvye.cn/home.php?mod=space&uid=209307520&do=in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一方火塘,一方温情

已有 16 次阅读2019-6-25 09:03

甘肃地貌复杂多样,地形呈狭长状,镶嵌在祖国西部。对于其印象,在人们脑海中呈现出的往往是沙漠与黄土。但位于其南部的陇南地区,却恰好南北分界线上,连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,演绎着江南般的秀丽,呈现出别致的风采。高大的西秦岭山脉,阻挡了季风北上的步伐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,使这个位于秦巴山区边陲的地方,常年降水充沛,森林茂盛,绿色覆盖率为全省之最,素有:秦陇锁钥,巴蜀咽喉之称,亦有陇上江南之美誉。

行走在陇南,不仅可领略神秘的万象洞、秀美的天池以及险峻的鸡峰山,更有机会去窥探其美景背后独特的风情。常言道: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独特的风俗往往育孕于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。因地制宜的变通是每个文明最初的密码,顺应自然是中国文化里最大的智慧。很多人总是抱怨城市现代化气息过于浓厚,千篇一律的混凝土建筑,仿佛是被复制的一般,呆板而又缺乏温情。故而我每去一个地方,总喜欢去当地农村去瞧瞧。在那里保存着一方民俗最初的模样,我喜欢去窥探那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的文化。常常被古人无穷的智慧折服。喜欢去瞻仰古老的建筑物,因为一砖一瓦都是文明传承的符号。

陇南地处秦巴山区,故而山地较多。重峦叠嶂,山高谷深,有葱郁的植被,有清澈的河溪,颠覆了人们对甘肃的传统认识。山谷平原或山间平地为村落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一条条公路像蜿蜒的巨龙穿越在崇山峻岭,这是与外界连同的要道,亦是经济活跃的脉络。至今在陇南山区的农村,仍然保留有传统的土、木、瓦结构的房屋。房屋的框架来源于丰富的木材,而优良的土质则是做墙坯的绝佳选择,单纯的土墙是极易开裂的。所以当地人在“打墙”的时候会在其中放入竹条,如此便有了藕断丝连的效果。堵住墙孔后,再用稀泥和着麦子秸秆涂抹光滑,便有冬暖夏凉的效果。这种土坯房又分为“明三暗五”和“明五暗七”两种,后者并不多见,以前者居多。但无论是那一种,局中的一间,其开间最大,称为堂屋。它的功能和现代房屋的客厅类似,但同时又兼具了厨房的功能。客厅与厨房,二者看似并无关联,却在这里完美地结合,其背后究竟是怎样神奇的力量呢?其答案就是——火塘。

火塘,对城里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,但对于陇南山区的人们,却一生都在与火塘打交道,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它就是生活的全部。在堂屋的一侧,开挖一个坑,呈方形,长宽均三十公分左右,深度约莫十公分上下,这便是火塘。也有一种是用砖垒起来的,这种是后来才出现的了。以前农村虽然也有“灶房”(厨房),但是很少用,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杀猪的时候才会用的到。平时都是在火塘做饭的。用“铁三角”已不多见,更多的是吊顶锅。燃烧的柴火,既满足做饭的需求,有提供了取暖的热量,一举两得。农闲时节人们喜欢串门,围坐在火塘旁边“谝闲传”(聊天)。谈笑间,女主人已将火塘上方烟熏的腊肉,炒出美味的菜肴,再品尝一杯自家酿的米酒。简单而又富含温情,生活的幸福,大抵如此。

山泉在这里处处可见,有的在山脚,有的在山腰。掬一泓泉水入口,清冽中透着甘甜,久久在舌尖回绕。“曾经甘泉难为水”,品尝过山泉的人,再去喝其他水,总觉得寡淡无味,欠缺了些什么。关于山泉有一些神奇的现象,其水位似乎永远不增不减,平静的像一面镜子。偶尔有树叶飘入,便有飞鸟衔出。人们对其充满敬畏,当老人弥留之际,往往会让亲人去取一碗新鲜的泉水,做最后的品尝,世间便再无牵挂。 如同兰州的清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,陇南的一天开始于一碗罐罐茶。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火塘里煮一罐茶。煮茶的便是山泉水,甘冽可口,是煮茶的极佳选择,是茶水的灵魂。罐罐茶简单的就是单纯的茶叶,讲就一些的还要加入枸杞,红枣等养生物品。同时会在火塘边烤一个馍馍,待茶叶煮好,馍馍也烤的金黄。轻抿一口,雨前毛尖那略带滞涩的清香,与烤馍的独有质脆完美结合,待吃饱喝足,便蓄足了力量,开始一天的劳做。罐罐茶,是每天必做的功课,即便在农忙季节,也不能忘了这一步,否则一整天没有状态,浑身无力,丢了魂似的,必须要补上了喽。罐罐茶是人们一天忙碌的开始,也是火塘忙碌的开始。早饭时刻,是火塘最忙禄的时候,饭菜的香气随着炊烟,弥漫在整个村子。连同清晨的山雾在山间萦绕,伴有清脆的鸟鸣,置身其中,如世外桃源般的惬意。火苗欢快地跳动,不是发出噗噗的声音,老人常说这是火在笑哩,预示着会有客人来到,可能是出于巧合,往往过不了多久,就真有客人来到。和主人一起围坐火塘旁,这时候,往往会把或烧的更旺一些,似乎火烧的旺,预示着日子过得红火一般,倘若烧的小一些,则会让人家觉得主人太小气,是会生气的。

小小的火塘见证了平凡的农家每一个不平凡的时刻,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在火塘旁边谈成的。或是在农闲季节里,一家人围坐在火塘旁,商议来年的生计。或是在那个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的时代里,儿女的终身大事,往往也是在火塘旁来促谈而成。那时候的农村,还没有通电,没有电视,大家围坐在火塘旁,小孩儿总是缠着老人讲故事,心灵手巧的妇女坐在煤油灯下纳鞋底,不过那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。在父辈上学的那会儿,学校离村子很远,大概有好几里地。在寒冷的冬天,天未见明。奶奶就会起床,把全家勒紧裤腰带省下的一点点白面,和杂面、酸菜搅拌在一起,在铁锨上做成烙饼。火总是烧的很旺,似乎火苗不仅能抵抗严寒,还能驱赶饥饿。大概在这个世界上,除了太阳,火苗是最能给人希望的。简单的食物,却也承载了一个母亲全部的爱意,托起了一个寒门学子的希望。火塘,在那艰苦的岁月里,总是变着法给生活希望。 再后来,日子渐渐充实起来,白面不再是一种奢侈,刚刚品尝到日子甜头的人们,用最质朴的方式来分享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。那就是烧白面馍,走亲访友,甚至新媳妇回娘家,都要带一个白面馍。刚刚从火塘取出来的白面馍,散发着草木灰那独特的清香,烧出来的白面馍馍,白里透黄,外脆里嫩。手艺好的还会在上面压上各种图案,如此色、香、味俱全,令人垂涎三尺。在艰苦的岁月,火塘总是能把简单的食材,变为独特的风味。把生活的苦涩,全都化成希望的火苗

一方火塘,就是生活;一方温情,便是人生。火塘见证了平凡农家的酸甜苦辣,也目睹了时代变迁。时至今日,土坯房逐渐被现代砖房替代,火塘也渐渐淡出视野,终将一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。但顺应自然与因地制宜的智慧将代代相承,对生活的热枕是人们永不变化的信仰。


(作者:李海飞)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漂亮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免费注册

返回顶部